发布时间:Oct 26, 2017 | 作者:介休市文化馆
2016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的重要之年,也是全面建设介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我市的文化工作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结合我馆实际,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和谐文化"的建设上来,牢固树立以服务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导向,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弘扬“三个文化建设”,以全民文化行动为抓手,努力打造介休文化名片。文化惠民推陈出新和民心、顺民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新月异,文化建设呈现出强大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我馆2016年的主要成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1、我们积极组织2016年春节街头文艺活动、三大广场、九台大戏庆新春,以及元宵节期目的各种灯展活动。
2、组织举办了介休市后土庙的8场演出(6场晋剧、2场曲艺),吸引了众多戏剧票友驻足观看。
3、后土庙农历三月十八传统庙会期间,更是热闹异常,“政府搭台、专业演出、票友唱戏、全民共享”,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体现了传统庙会文化的魅力。
4、为了我馆免费开放工作的稳步推进,利用我馆的现有条件,向公众免费提供文艺表演、文艺活动演出等各种群众文化活动。
2016年我馆利用后土庙广场,从5月23日开始到9月30日,连续5个月每周五上午举办“全民文化活动季”“心连心”大合唱,风雨无阻,持续举办19场。同时,我们还进社区、进军营、纪念建党95周年专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国庆67周年等专场大合唱,此次系列活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支持,并积极参与.参与人数达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受到了社会各届人士的一致好评,成为我市开展“全民文化活动季”的拳头产品和招牌节目。
5、我们积极组织举办连续13年的"广场文化节”系列活动,2016年从7月2日到8月19日,共24场的文艺演出活动,期间,8月1日,我馆爱舞艺术团的专场晚会,每年都是我们的重头戏、杀手锏,给广大的介休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好去处,丰富了全市人民的文化艺术生活。
6、2016年我馆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全民文化季《中国梦》千人广场舞健身舞大赛,来自全市10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30个队伍踏歌起舞,一展风采,为介休人民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盛宴,充分展示了我市妇女的精神面貌。
7、今年7月9日到8月6日,成功举办了2016年“全民文化季“森逸.美泰龙”杯晋剧票友大赛,报名人数达90多人,通过7月9日、10日两天的海选,56人进入复赛;7月23日、24日两天的复赛,最后15人进入决赛。8月6日下午进行决赛,最后角逐一等奖。此次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方式,与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型媒体深度合作,开展网上投票,选出了最佳人气奖,线上线下热闹异常,影响深远。
二、文化培训严格要求
1、我馆连续两年组织培训广场舞文艺骨干。2016年6月份,开始为期半个月的广场舞培训,都是来自各乡镇、各办事处的基层人员共计150余名。
2、我馆为了使农家书屋工作更加完善、更加活跃,连续三年对农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更加了解并热爱图书管理的工作。
三、文化建设绘蓝图
1、2016年9月12日,我馆的爱舞艺术团参加晋中市"千人曼舞挺进第一方阵"广场舞交谊舞大赛,并且荣获大赛一等奖。
2、今年5月份,我馆推荐选送2016年“家乡美”全省少儿书画大赛,200人作品参加,95人作品获奖(50大获最佳作品奖、45大获优秀奖),单位获组织奖,4位老师获辅导奖。
3、2016年9月30日,我馆又推荐选送了100人的作品参加了第九届全省少儿书画新人作品比赛。
四、文化展览氛围浓
2016年“迎中秋.庆国庆”“家乡美”全省少儿书画大赛获奖作品展在介休市博物馆隆重展出。这项活动是我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体现了我们
介休市市委、市政府对青少年美术发展的支持与推动。
五、文化志愿新篇章
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深入持久赢得民心。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持续深入,指导民间群众文化活动,同时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了“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推动文化志愿者到基层教、学、帮、带。今年,我市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群众文化活动室20个,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共帮助全市乡村搭载文化墙5个,1000余平方米,为乡村文艺队共送去音响3台,深入基层辅导组建基层文艺队10余个,辅导人员1000余人次。
介休市文化馆积极建立起介休市爱舞艺术团和介休市爱乐乐团两支业余文艺演出队,分别有70人和50人参加,他们定时定点的组织排练并且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并且获得了好的成绩,展示了介休市的文化风采。
六、文化传播大发展
1、为了六个文化建设的发展,送文化下乡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2016年送戏下乡115场,使广大的农村老百姓忙里偷闲、享受生活,不出家门就可享受到他们喜爱的梆子腔。我馆还积极选派辅导老师和文化志愿者到企业,到学校,到农村,到社区进行排练指导。
2、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深入推进数字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效能逐步提升。文化馆积极完善服务设施,创新服务内容,继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声乐、舞蹈、钢琴、书画、古筝等青少年培训班和中老年艺术培训班,全年服务青少年10万余人次,服务中老年群体近万余人次。按时完成《平调秧歌》的出版工作,并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同时实现了数字文化馆服务创新,提高了我市公共文化的数字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乡镇文化站基本达到“三室一厅一广场”标准,全部免费开放。农家书屋在整合了村级文化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的开放基础上形成了综合性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全市10个乡镇,230个行政村,5个办事处,36个社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具备了免费政村开放条件。目前多数农家书屋的藏书量超过1800册,其中有21%的农家书屋的藏书量超过2000余册,为农村农民提供了较多可阅读使用的文化资源。农家书屋的功能不仅仅限于借书、读报、读刊和借用电子音像制品,有些农家书屋为了吸引读者还排练广场舞、电子阅览、举办讲座等活动。如张兰镇的所有农家书屋更是集“农家书屋、活动、娱乐、培训”于一体,为全市的文化活动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我们虽然做出一些成绩,也付出了不少的艰辛,但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优良工作作风,要不断弘扬主旋律,以“十九大”为指引,以全新的姿态和昂扬的斗志,为我市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再创新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