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创建示范区】迎接大考!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接受终期验收

发布时间:Aug 2, 2018 | 作者: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通过对示范区、示范项目的统一、集中、有序地创建,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三道河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介休市图书馆

北关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

介休市文化馆

光明路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洪山镇综合文化站

7月30日—8月1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验收组对晋中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组由辽宁省文化厅原副巡视员康尔平为组长,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司监督管理处干部王晓燕、湖北省襄阳市文体新广局副局长来其发、西南大学教授孙道进、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研究生张皓珏等领导和专家组成,省文化厅副厅长张健、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侯彦英;晋中市政府副市长辛琰,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彦忠,晋中创建办主任、文化局局长巩海湛,副局长侯英等省、晋中市和我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检查验收。

8月1日上午,验收组来到我市,对我市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行实地检查。市委书记丁雪钦、副市长柳改清、市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郭福锁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检查。

示范区.jpg

验收检查组先后来到检查宋古乡三道河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介休市图书馆、介休市博物馆、北关街道综合文化站、介休市文化馆、西南街道光明路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洪山镇综合文化站等地进行了实地检查验收,对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免费开放、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图书室五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逐一检查。

在三道河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对该村以“党建文化”、“群众文化”、“生态文化”“体育文化”、“民生文化”建设秀美乡村、促进乡村振兴,树立文明新风,并融红色基因于绿色发展,助推三道河全力建设小康村、文明村、幸福村。

在洪山镇传统文化建设、乡村文化记忆挖掘和保护等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对文化站打造和提升“非遗”展示、法治教育、妇女儿童综合服务、乡村文化记忆传承等综合服务功能,挖掘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对市文化馆、图书馆自创建以来,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延长服务时间的做法表示肯定。通过现场交流、听取介绍、查看资料等方式,检查组对我市公共文化场所实施建设、组织领导和经费支撑以及活动开展、服务绩效等方面的情况给予了高度认可。

自介休市2016年10月启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照“晋中市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完成规定动作,创新开展自选动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四化”建设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保障、特色品牌活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快构建了城乡一体、设施完善、网络健全、制度完备、保障有力、运行有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了“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半小时文化圈”的形成,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我市通过强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到更大满足。

我市站在新的起点上,将勇于创新,积极实践,不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加快乡村文化振兴,让群众在享受综合公共文化服务套餐中,进一步获得文化认同感、归宿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