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重耳(献公子)微臣。周晋(今山西介休)人.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名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县志云,文公返国,介子推“不言禄”,隐于绵山。晋文公欲求却不得,放火焚山,他抱树而死。相传,寒食清明节由晋文公放火逼隐居绵山的忠臣介子推出山的故事而来。
介子推铜像
介子推的传说故事,论起始年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有关对介子推事迹最早的记载是《左传.僖公廿四年》(公元前636年)。此后在屈原的《九章.惜往日》以及此后陆续还有《庄子》、《史记》、《吕氏春秋》、《东周列国志》等等古代著作中都有关于对介子推事迹的记载。介子推的传说故事之所以能够被大家所耳熟能详,津津乐道,无怪乎他的传说故事和寒食清明节的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清明寒食的故事蓝本为依托,结合介子推的一点史实,经过过千百年来民间的不断加工。逐渐演绎为流传广泛、跨越千年、内容逐渐丰满的民间传说故事一直得以流传至今。
绵山介公墓
绵山介神庙内介子推塑像
介子推的传说贯穿了其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故事大体主要由:跟随晋公子出亡、割股充饥、辞官不言禄、隐居绵山不出被晋文公放火烧死等几个故事构成。介子推的传说篇幅虽然较少,但是其影响力深远介子推传说流传了千百年,其传说中蕴含的深厚哲理思想历来为中华民族所推崇,介子推传说中所体现出的“忠孝义谦让和”中华传统美德至今仍值得世人颂扬和学习。介子推传说除了中国,在其他个别国家也有流传,可见其影响力之巨大。
绵山介神庙内悬塑介子推传说—割股奉君
(摄影:罗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