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介休 “洪山窑”古陶瓷传统烧造技艺


洪山窑因主窑场位于介休市东南10公里的洪山村一带,故名洪山窑,亦名介休窑。洪山窑据史料载:始烧于唐,盛于宋,历金、元、明、清数代,陶瓷和琉璃烧制的历史达千年之久,属古代北方名窑之一,世所罕见。

洪山窑古陶瓷烧制技艺洪山窑部分作品展示

“洪山窑”古陶瓷烧造的主要工艺流程有:

一、选料  选择含铁量低、杂质少的瓷土。

二、制泥  将瓷胎的原料——高岭土、瓷石经过球磨、淘洗、过滤、脱水、陈腐、练泥存放。

三、成形  将制好的泥料揉匀后拉坯、印花和修坯,成形还有另一种方法为注浆。

洪山窑古陶瓷烧制技艺李守义老工艺师正在拉坯成型

四、装饰  印稿、划线、刻花、剔划花、镂雕、填白、绞胎绞釉等。

洪山窑古陶瓷烧制技艺李守义老工艺师的儿子李建国正在已经成型的素胎上印稿、划线、刻花、装饰

五、施釉  施釉主要分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下彩是将颜料直接涂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进行上釉;釉上彩是将已经烧成的素瓷再进行上色,放入相对低温(约700℃—900℃)的窑炉中进行二次烧结。施釉还依照瓷器的几何外形有不同,有蘸釉、涂釉和吹釉等上釉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保证釉浆的均匀分布是最重要的一点。

六、干燥  这里所说的干燥是雕刻工艺完成之后至入窑前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如果干燥方式掌握不好,最容易造成干裂。

七、烧成  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瓷土不同,胚体的大小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所以,装窑又必须按照胚体的大小、耐温的高低在窑

八、成品  出窑、检验、包装。出窑检验时,疵品全部打碎,珍品保留,防止瑕疵作品流入市场。

洪山窑古陶瓷烧制技艺烧制成品出窑

介休 “洪山窑”古陶瓷传统烧造技艺技艺有八道工序,八道工序全部采用纯手工制作,且全部沿用一千多年来传承下来的原汁原味工艺流程和技法,该技艺尤其是装饰技法名目繁多,有剔花、刻花、划花、画花、印花等上百种装饰技法。该技艺对技师们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除了需要有基本的陶瓷技艺素养外,还必须要掌握有一定的绘画、雕刻、书法、泥塑造型等技能。

洪山窑古陶瓷烧制技艺李守义老工艺师祖孙三代正在研究、传承洪山窑古陶瓷传统烧制技艺

洪山窑的不同作品均具有不同的特点,被许多知名专家形象地总结为: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白如玉、黑如墨、凝如脂。洪山窑的器形多样,有梅瓶、玉壶春、罐、盘、碗、盏、炉等上百种,器形规整优美,典雅端庄,艺术表现力丰富,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宋代 介休洪山窑白釉镂空香薰炉 山西省博物院馆藏.jpg

宋代 白釉镂空香薰炉

介休洪山窑 山西省博物院馆藏

金代 介休洪山窑 黄褐釉婴戏荡船纹瓷片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JPG

金代 黄褐釉婴戏荡船纹瓷片

介休洪山窑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金代 介休洪山窑白釉玉壶春瓶 香港 关善明博士所藏.jpg

金代 介休洪山窑白釉玉壶春瓶

香港 关善明博士所藏

(摄影:董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