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馅糖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出现的饧(读xing 即糖粞)这种食品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属于饧的改良产品。介休因介子推的故事历来寒食之风极盛,而饧则是古代寒食节的必备食品和供品,在唐宋诗人有关寒食节的众多诗歌中就反复描述了寒食节与饧的关系,如:“海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市远无饧供寒食”;“粥香饧白杏花天”;“萧声吹暖卖饧天”等等。
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休贯馅糖制作工艺传承人张承恭和他的贯馅糖产品
在明代中期,介休县有的制作饧的家庭手工作坊开始出现尝试着在饧里面包馅料的做法,到了明末清初逐步成形为贯馅糖制作工艺并日趋成熟开始投入大量生产,所以说贯馅糖的故乡就在介休。
非遗牌匾照
其貌不扬,看似简单的贯馅糖制作工艺却较繁琐,每次制作一般要经过十多道以上的工序才可以制作出一批成品。其工序主要分为准备和制作两个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
1.大麦生芽 2.捞选芝麻 3.炒芝麻 4.烘拣芝麻 5.蒸米 6.入缸发酵 7.调配馅料
大麦出芽
淘洗大麦
制作阶段包括:1.熬制 2.拉粞 3.拉条切节 4.粘芝麻 5.晾干
熬粞
拉粞
出片
切块包馅
拉长
切节
粘芝麻
晾干
据县志记载,作为介休名特产之一的贯馅糖,早在明末清初就畅销全国。有着很高的声誉。它咬着酥脆,吃着绵甜,老少咸宜。贯馅糖营养丰富,具有皮薄、馅香、气味芬芳、味道鲜美可口的特点,因主要成分为大麦、小米、芝麻和馅料中的核桃、青红丝、桂花、蜂蜜都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称其为滋补保健食品毫不为过。所以它一直深受百姓的好评和喜爱。常被作为馈赠亲友之佳品。
(摄影:董西平 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