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介休推荐图书
《围城》

责任者:钱钟书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馆藏地点:介休市图书馆进门第五排高书架

推荐时间:2018-08-26

简介:【作者简介】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荐书理由】 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 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围城》中唐晓芙是方鸿渐那棵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孙柔嘉和方鸿渐就是彼此那棵普普通通的树。 【内容简介】 《围城》三十年来横贯常销畅销小说之首。《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小说塑造了抗战开初一类知识分子的群像,生动反映了在国家特定时期,特殊人群的行为操守、以及困惑。从另一个角度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氛围。虽然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但这部小说揭示的只是人群的弱点,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

《夹缝中的历史》

责任者:朱鸿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馆藏地点:介休市图书馆进门第五排高书架

推荐时间:2018-08-19

简介:【作者简介】 朱鸿 陕西长安人,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写作学会副会长。首届冰心散文奖和第二届老舍散文奖获得者。现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 出版散文集二十余种,具代表性的有《西楼红叶》《关中踏梦》《药叫黄连》《西部心情》《夹缝中的历史》和《关中是中国的院子》。其中,《西部心情》一书荣获首届冰心散文奖,并为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论坛工作委员会推荐读物、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指定读本;《夹缝中的历史》一书为“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影响我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曾列上海书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荐书理由】 本书颠覆了中国传统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评判。 国人大多喜欢顺应传统学说,书上说这人是英雄,那大家都会拿他当英雄来膜拜;书上说这人是叛贼,国人就会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我们一谓地相信教科书,完全不去深入了解研究真实。我们无法评判作者观点的对错,因为历史本身就是有情感的人写出来的,但作者敢于对历史提出异议,这种批判精神本身就值得我们去学习,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以《司马迁之残与苏格拉底之死》为例,作者从人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了两位先哲。他们都因言论自由而获罪,他们从各自的价值观念出发,走上了各自要走的路,并完成了自己,他们完成自己之时也便是影响人类之时。苏格拉底故乡的人,因哲学家之死耿耿于怀,认为苏格拉底之死是希腊民主的污点,因此他们颂扬言论自由而殉道的苏格拉底,他们要求言论自由,要求民主。而司马迁故乡的人一直都把他当做一堆丰富的完成自己作文或者论文的资料,这些文章是高分的需要,是升学的需要,在使用资料的同时人们会感叹他的伟大,却无非是一个思想家和一个文学家罢了。而他个体生命是怎样的悲哀,他作为文化人的行为是多么的壮烈,他破碎的灵魂又归于何方却从未有人细究。那么到底是文化造就了性格还是性格造就了文化呢? 《司马迁之残与苏格拉底之死》、《成功的罪孽》、《灰堆》、《兵马俑之气》是我最喜欢的四篇。这些文字带给我很多思考,虽有些言语难免偏执。“历史是没有真相的”,本书中的历史证据可以一看,但最值得一看的,还是作者的“偏执”。 【内容简介】 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简单了一点。它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一门学科,就好像数学、语文一样。它有太多的人名、地名和时间、事件需要死记硬背,每一件事都有它的历史意义。也许历史是枯燥的,但是当老师讲起一个个吸引人的故事的时候,历史又变得精彩、好玩起来。《夹缝中的历史》这样的题目本身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提示,究竟什么样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克罗齐如是说。我们现在来关照历史,都是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从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历史事件。所谓的圆桌会议,就是出典于英国古代英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传说。圆桌无首席末席之分,象征围桌而坐的骑士处于平常的地位。在圆桌旁举行的会议称为“圆桌会议”,表示参加谈判的各方一律平等。翻开书本的时候,这样的一场会议就已经开始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对于真实有一种执著的渴望,就好像渴望接近心灵的清泉,也许真实是残酷的,我们也应该满足于一厢情愿的幻想和虚假。时间把我们和历史分割得太远,让我们没有机会和古人对话,对他们不了解,也不理解。可以的话,不妨从现在开始,去看看他们的理想、他们的痛苦,也去看看他们的功利、他们的虚假。

《把栏杆拍遍》

责任者:梁衡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馆藏地点:介休市图书馆进门第五排高书架

推荐时间:2018-08-12

简介:【作者简介】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 、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人人皆可为国王》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壶口瀑布》、《梁衡理科文集》、《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 【荐书理由】 《把栏杆拍遍》收集著名散文作家梁衡近年苦心创作的散文精品五十余篇,集中展示作家的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收入《把栏杆拍遍》的作品多以写人为主。有铁甲烈马、威风凛凛,以武起事又以文为业的大词人辛弃疾;有被皇家发配边荒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则徐……此外,作者的一批极具个性与人文内涵的山水散文,也在《把栏杆拍遍》的收集之列。作者写人突出文学与政治纠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因此,作品大多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体,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同时也赋予作品以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内容简介】 《把栏杆拍遍》一书大约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 “栏杆拍遍”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古代的人物的描写。既有辛弃疾、林则徐、诸葛亮、范仲淹这样的爱国臣子,时时刻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也有流落市井、奉旨填词的柳永,四处流浪的官宦人家千金小姐李清照……作者旁征博引地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的坎坷艰辛的生命之路,正是他们的奋斗与血泪成就了他们留给后世的灿烂辉煌。正所谓“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才能成就一代奇才。环境对人的挤压、扭曲,并不能真正磨去一个人的才气,甚至可以激发他们大放异彩。只要其心不死,勇于奋斗,才得其用,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 “领袖如父” 瞿秋白,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马克思,胡志明……是这些人,引领广大人民摆脱黑暗的万恶旧社会,走向光明灿烂的新生活,是这些人,拨开重重的迷雾,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指引着人类社会前进。他们是人类的领袖,又何尝不是慈爱的父亲呢?他们也有平凡的人性,也会犯错误。作者怀着崇敬之心,为我们一一讲述,把他们的思考,他们智慧的电光石火一一呈现。 “青山不老” 这一部分,作者以感性的笔调,带领我们游历名山大川。不论是自然的风光,还是人文的景致,在他的笔下都散发出别样的人文魅力。由黄河的百转千回,悟出“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人生哲理;由武夷山的明净山水,体验自然对人的洗礼,退却无限忧愁;在长岛的大海中乘风破浪,饱吸山海之气天地之灵……总之,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部博大的教科书,人接近它,总会有所捡获。 “人生感悟” 人生漫漫,感悟无限。作者以平淡温润的笔调,将他行走四方的感悟娓娓道来。为我们点了一盏明灯,在岁月的长路上照亮前方。他的文章,并不会摆出一副严肃的一本正经的说教模样,但他那些水到渠成的说理,总可以讲得人心服口服。或许这便是高明的作者的魅力所在了。 ——摘自网络

《血色姜饼屋》

责任者:凯琳·季哈森[瑞典]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馆藏地点:介休市图书馆进门第四排高书架

推荐时间:2018-08-05

简介:【作者简介】 凯琳·季哈森[瑞典] 是一名对写作怀有热情的数学家,以《哈玛比分局系列》声名雀起,同时受到文评家与读者的喜爱。凯琳·季哈森是瑞典首屈一指的犯罪小说作家,以风靡全球的代表作“哈玛比警局侦探系列”声名雀起,被欧美主流文学评论家们誉为当代“智慧文学”大家。 【荐书理由】 这是一本想要挖掘犯罪根源的小说,探索童年阴影对整个人生的影响。 这小说是犯罪小说,但并不侧重推理破案,不需要读者有福尔摩斯或者柯南一样的高智商,因为罪犯没有多高明的伪装。案件发生后,托马斯在受审的时候说过三种小时候受虐的孩子的成长轨迹:“假如你性格坚强,可以装作没事,以后的生活中自信心并不受影响;假如你懦弱,就会变得孤独胆怯。”第三种轨迹他没有说,但案件已经告诉了我们。托马斯是善良的,真正破案的线索也是他的内心表白,对人性的思索,他在多年后还能记得当年小霸王汉斯的模样,可见伤害的烙印有多强烈,他走上的是第二种人生。 无论是犯罪的,被害的,旁观的,调查的,还是读者都有过童年,书中说的暴力事件即使没有经历过也曾耳闻,那你是如何看待的?读完这本小说,还会觉得是简单的小孩子玩闹吗?自家的孩子如果遇到了会怎样?会怎么解决?家庭?学校?教育? 多数人长大后会选择性遗忘童年的一些回忆,毕竟比困在过去更要紧的是活在当下,家长们为生活忙碌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小孩子的心理诉求。对于孩子们来说学校里发生的都是天大的事儿,家长有没有给他们空间和时间来沟通呢?看完这小说,我想,多少放下手上的活,跟你的孩子谈谈天,聊聊学校的生活吧。 推荐家里有娃的,从事儿童教育的看看这本犯罪小说,提醒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有多重。 【内容简介】 城里一连发生好几桩谋杀案,死者的性别、生活背景各不相同,直到有人发现共同点,就是死者都是四十四岁,小时候都读过同一所幼儿园,警方才将调查方向转为连环杀人案。他们起先以为凶嫌是一名无父无母、亦无亲友的中年邮差托玛斯,因为他小时候曾遭死者集体霸凌,而且他正好曾在案发现场出现过,但不是,尽管托玛斯因遭霸凌而变成一个不懂得欢笑与交游的人,但他并未杀害他们,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此人内心的怨恨、痛苦、挣扎并不下于托玛斯。 《血色姜饼屋》中惊人的暴力场景基于作者季哈森自己真实的童年经历。斯德哥尔摩一连发生好几桩谋杀案,死者的性别、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哈玛比警局的警员们全体出动,最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巧合:死者都是四十四岁,小时候都读过同一个学前班!警方推测,凶手可能是学前班里的某个孩子。但究竟是怎样的仇恨,纵使已经过去了38年,仍让犯罪者难以释怀,继而大开杀戒? 警方抽丝剥茧,一步步揭开了真相。隐藏了38年的不堪往事,最终稿浮出水面……

《追风筝的人》

责任者:卡勒德·胡赛尼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馆藏地点:介休市图书馆进门右手边第一排低书架

推荐时间:2018-07-29

简介:【作者简介】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 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著有小说《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2003)、《灿烂千阳》(A Thousand Splendid Suns,2007)、《群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2013)。作品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册。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胡赛尼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 【荐书理由】 《追风筝的人》清新自然,以新写实的笔法,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它不仅仅展示了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这部小说流畅自然,就像一条清澈的河流,却奔腾着人性的激情,蕴含着阿富汗斯坦这个古老国家丰富的灵魂,激荡着善与恶的潜流撞击。因为这部书,让世界了解了一个遭受战火蹂躏的、默默无闻的阿富汗斯坦人,这才是文学的魅力,也是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但是这部小说不仅如此,它之所以能够吸引不同民族、国家的读者,撼动读者内心纤细的情感,是因为它讨论了关于人性和人性的拯救问题,这是现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其实,人性的救赎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价值。 ——摘自搜狗百科 结局对阿米尔来说是比较圆满的,可是普通的阿富汗人民何时才能总有这份普通的幸福呢?父亲对哈桑投入了过多的关注原来真的是有私心的,阿米尔因此嫉妒不安,间接导致他在哈桑受辱时选择逃避,行为上的逃避带来的是心灵的永无宁日,二十多年后他也终究因为这件事重回阿富汗。二十多年前阿塞夫试图欺辱阿米尔、哈桑二人,被哈桑的弹弓打瞎左眼的威胁吓退,随后阿塞夫报复了哈桑,也在心灵上折磨了阿米尔;二十多年后,阿塞夫的左眼被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用弹弓射瞎,阿塞夫重伤阿米尔,一切因果,谁都逃不过。父亲的罪恶选择以做善事来赎,阿米尔的罪恶选择回到阿富汗救助索拉博来赎。追风筝的人,追的到底是什么呢?亲情,友情,爱情,正直,善良,勇敢...追的是一切的美好。愿每一个人都是出色的追风筝的人。 ——荐者语 【内容简介】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秘密》

责任者:东野圭吾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馆藏地点:介休市图书馆进门第四排高书架

推荐时间:2018-07-22

简介:【作者简介】 东野圭吾 推理小说家、日本第一畅销书作家,被誉为“日本文坛天王”。1985年以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得奖作《放学后》出道。1999年以《秘密》获得52届日本推理协会奖,第120届直木奖入围,并于1998年拍摄电影,由广末凉子主演。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之后作风逐渐超越传统推理小说的框架,其创作力旺盛的程度,让他跃居日本推理小说界的顶尖作家。 代表作有《神探伽利略》《放学后》《秘密》《白夜行》 《湖畔杀人事件》《嫌疑人X的献身》《以眨眼干杯》等。 【荐者评论】 书是以男主人公杉田先生的视角完成的,可能因为这样,一度对妻子直子的行为感到质疑。看到一半时,已经确定杉田失去了妻子也失去了女儿,妻子不是妻子,女儿不是女儿。即使心理再把藻奈美当做妻子,却无法触碰性这道线,这样的痛苦折磨着两个人。肇事司机为了“给心爱的人幸福”造成了一车人无数家庭的不幸,但也是他的行为让杉田先生决定让藻奈美成为真正的藻奈美。直子在一夜痛哭后最终决定“杀死”自己。杉田爱直子爱藻奈美,最终放手成全这份爱;直子爱杉田爱藻奈美,最终杀死自己成全这份爱。我想这是最好的结局了。 【内容简介】 她是谁,他失去的到底是妻子还是女儿?大巴滚落山谷,杉田平介的生活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肉体遭受毁灭的妻子,灵魂寄居在11岁女儿体内。自此杉田一家开始了奇妙的“秘密”生活……

《百年孤独》

责任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馆藏地点:介休市图书馆进门右手第一排低书架

推荐时间:2018-07-15

简介:【作者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推荐理由】 “家族中的第一人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人被蚂蚁吃掉。那是他家族的历史,连最琐碎的细节也无一遗漏,百年前由梅尔吉亚德斯预先写出。” 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百年孤独这本书呢?我记得自己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没有特别兴奋也没有特别悲痛的感觉,几乎是以不知道在看什么的心情一页一字地看完的。看着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和家族史,我没有设想过人物可能的故事与结局。很不可思议的,在读这本冗长的家族史的故事时,我竟然涌起一种类似于平静恬然的快乐。就好像我已经从书名窥探到了人物终究会衰老死亡的孤独结局,但在活着的时候,仍然是恣意的。 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布恩迪亚家族呢?家族的七代人中,名字一直在重复,命运似乎也一直在重复,直至消亡。他们中有执着任性的、有缺乏想象力的、有手艺灵巧的、有求知欲旺盛的、有聪明机灵的、有追求自由的、有吃苦耐劳的、有充满活力的、有天使般的……这是一个只经历了短短百余年,就在狂风袭来时消失的无影无踪的家族,但却没什么让人值得惋惜的地方。 这是本没有爱情却非常浪漫的书。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每个人都在努力的与孤独作斗争。 【内容简介】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海上钢琴师》

责任者:亚历山德罗•巴里科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馆藏地点:介休市图书馆进门第四排高书架

推荐时间:2018-07-08

简介:【作者简介】 亚历山德罗•巴里科(Alessandro Baricco) 卡尔维诺和艾柯之后,最受世界瞩目的意大利作家,在全世界拥有庞大的忠实读者群。 意大利人。1958年生于都灵。1991年,处女作《愤怒的城堡》获得意大利坎皮耶罗奖、法国美第奇外国作品奖。1993年,《海洋,海》获得维多雷久文学奖和波斯克城堡文学奖。1994年,《丝绸》一出版便立刻登上意大利畅销榜,热潮迅疾燃烧整个欧洲,盘踞各国畅销榜单。1998年,《海上钢琴师》被知名导演托纳多雷改编成电影,风靡全球,感动无数读者。 巴里科的作品,有着浓烈的艺术与童话气质,富有实验性与音乐感,浓缩着人类最为美好温暖的情感,既古老又新鲜,既传统又现代,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美国《图书馆期刊》对他的评论极高,“巴里科是作家中的作家。” 【推荐理由】 1900是一个传说,他一生都没有下过船,他生于斯,长于斯,最终和船一起毁灭在大海里。当他从一个农民那得知大海的强烈召唤及生命的博大时,他决定走下船去看海。当他走到舷梯第三级台阶时,“大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太漂亮的女人,是一段我不会弹奏的音乐”,他背对整个世界回到了船上。 对1900来说,他虽然没有踏足过陆地,可是在船客们的眼中、音乐中,他早已踏足过这世间最美的风景,而且,他比我们更加幸福,他能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转化成独特的曲调,从指间的音符流出,去倾诉他内心波澜澎湃的情感。“别以为我不幸福,我不会再那样了。”他已经拥有了这个世界全部的美好。 【内容简介】 天堂的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 他从未出生,从未死亡,从未存在。 1900。海上钢琴师。一个传奇中的传奇。 风靡全球的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原著作品,在意大利畅销了100万册. 1900年,“弗吉尼亚人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这一切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想看看大海,想下船,但还是没有去成。后来油轮被废弃,装满了炸弹,1900也随之而去。

《丝绸》

责任者:亚历山德罗•巴里科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馆藏地点:介休市图书馆进门第四排高书架

推荐时间:2018-07-08

简介:【作者简介】 亚历山德罗•巴里科(Alessandro Baricco) 卡尔维诺和艾柯之后,最受世界瞩目的意大利作家,在全世界拥有庞大的忠实读者群。 意大利人。1958年生于都灵。1991年,处女作《愤怒的城堡》获得意大利坎皮耶罗奖、法国美第奇外国作品奖。1993年,《海洋,海》获得维多雷久文学奖和波斯克城堡文学奖。1994年,《丝绸》一出版便立刻登上意大利畅销榜,热潮迅疾燃烧整个欧洲,盘踞各国畅销榜单。1998年,《海上钢琴师》被知名导演托纳多雷改编成电影,风靡全球,感动无数读者。 巴里科的作品,有着浓烈的艺术与童话气质,富有实验性与音乐感,浓缩着人类最为美好温暖的情感,既古老又新鲜,既传统又现代,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美国《图书馆期刊》对他的评论极高,“巴里科是作家中的作家。” 【推荐理由】 “那是一八六一年,福楼拜正在完成《萨朗波》的写作,电灯照明还只是一种设想,而亚伯拉罕•林肯正在大西洋的彼岸进行一场他将看不到结局的战争。”这是故事的开头,而在文章后好几个章节的开头也同样是这段话。这一年,主人公埃尔维·荣库尔不得已前往“世界的尽头”去寻找蚕种,却遇到了他一生的宿命。因为求之不得,他无法放下与遗忘。在这样的欲望中他日渐颓废下去,妻子海伦的嗓音也不再温润甜美。直到他收到远赴重洋的第二封信,那封长达7页的信倾尽了刻骨的相思,他和她在旖旎的文字和布朗什夫人柔媚的声音中抵死缠绵,这段情,终于划上了休止符。很多年就这么过去了,他只是在海伦死后才明白,这第二封信,分明是海伦写给他的情书。 结局出人意料,却又感动人心。 “白玫瑰远在关山之遥,是他隐秘而不可得的求告。红玫瑰近在咫尺之畔,是他大梦初醒的惊动和痛悔。” 【内容简介】 抒情诗般的语言,极简主义的典范之作 写尽了爱的静默、深沉与不可触及 一个男人生命中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泰晤士报》高度赞誉:“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一部风格卓越的杰作。一颗由心醉神迷之魅力炼成的文学瑰宝。” 十九世纪中期,一场天灾几乎毁了法国的丝绸工业,受法国丝绸商人巴达比欧所托,退役军人荣库尔离开爱妻,赴日购买蚕种。在当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处在幕府末期的日本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一切交易只能在暗中进行。当时势力较大的贵族原卿同意与荣库尔做这笔交易,但在商谈中,荣库尔却被原卿的小妾所吸引,尽管两人语言不通,但宿命一样的爱情还是开始了。随着荣库尔的四次旅程,两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 节制而优雅的行文,巴里科的欲望传说如此动人,充满微妙的情欲。